常清:改革,一个时代的呐喊(转自:华夏时报)
自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民族的精英们一直不屈不挠地寻求富民强国之路,警世之钟长鸣,英雄蹈海壮烈。近百年来,多少代英烈前赴后继追求民族的复兴,可谓惊天地泣鬼神,但终未能如愿,留给后人的历史是扼腕长叹:难道中华民族的复兴是遥远的梦想?
1978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年份,它开启了一个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崛起的新旅程。30年的改革铸就了30年的辉煌,中华民族真正地挺直了腰板,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然而,在高速增长的30年之后,面对高速增长的转型、劳动力红利的消失、国际环境的变化、国内经济社会矛盾的集聚和交织,人们再一次困惑,历史再一次行进在十字路口中央,民族精英们再一次犹豫和彷徨。
走复兴之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新一代领导人的政治宣言,也是继1978年之后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又一次呐喊。全体中华儿女为之振奋,为之实干。我认为中华民族进入了一个奋斗——辉煌——再奋斗——再辉煌的良性循环的新时代。近百年的奋斗失败,再奋斗再失败的屈辱史永远地成为了过去,成为了激励后人奋发图强的历史。
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不难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只要实事求是地推进体制改革,解放生产力,中华民族将有难以估量的创造性来创造经济奇迹。改革是推动中国经济成长的根本动力,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红利。
例如,我们建国以来一直重视农业发展,政府千方百计促进农业生产,但一直是粮食短缺。可在小岗村发明的联产承包责任制被确认为农村改革的主要措施时,在土地和人口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出现了卖粮食难的问题。例如我们讲民营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重要补充的政策出台后,我国的工业化迅速提速,国民经济重要支柱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产生。例如我们放开了价格管制,使我国从一个商品匮乏的国家,一跃成为与发达国家比肩的社会商品极大丰富的国家。
我们站在再一次改革开放的起点上,踏踏实实地推进经济体制的改革将会第二次解放生产力,使我国由一个初具规模的经济大国飞跃成为经济强国。
例如,我们改革现行的政府管理体制科学界定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让市场机制真正成为调节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我国的经济转型将会顺利进行,千千万万个创新型企业就会形成科技创新、产品创新、产业创新、经济结构创新的潮流。尤其是将科研机构由官办转为民办将会产生无数个微软或孟山都,从而实现创新型国家的宏伟蓝图。
例如,改革国有企业使现有资源合理配置就可以创造翻倍的生产力。在实践中,我看到了许许多多实体经济的例子,如同样造一个同等能力的现代化加工企业,国有企业的资金投入和时间成本大多都是民营企业的两到三倍。国有企业的改革将会大大提高经济的效率,也会使我国的经济实实在在的高速增长。
例如,真正地推进金融体制改革,解决好稀缺资源即资本的合理配置,真正地让民营经济和国有垄断经济平等竞争。民营经济的融资成本将会下降60%-70%。彻底打破民营经济发展的桎梏,从而会催生一些国民经济的脊梁企业,产生和国际大公司竞争的真正的500强企业。
凡此种种,不一一列举。历史的经验明确地告诉我们,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我国的经济增长虽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总会是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我于上世纪80年代参与经济体制改革的研究,当时的改革设想在历史的行进过程中也碰到过几次大的挫折,人们在当时对于未来也有这样那样的疑问。今天看来当时的一些疑问、困惑和困难,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迎刃而解。30年的辉煌成就使人们对于强国梦的追求越来越感到踏实,充满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吹响了我国第二次改革的号角,勾画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中国梦。我们这些为我国的改革大业做一点事情的理论工作者切实感觉到我们正踏踏实实地走进梦想成真的一个伟大时代。
我们终于可以告慰那些百年以来为民族复兴前赴后继的英雄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