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清:反思“原油宝”事件 推动金融市场对外开放
发布日期:2020-05-09 浏览量:
芝加哥商业交易所WTI5月原油期货合约在4月20日出现了-37.63美元/桶的结算价,导致中行“原油宝”的多头客户出现穿仓。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常清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原油宝”产品为期货市场提供了流动性,对于该事件“阴谋论”的解释,既不利于借鉴别人的经验,也不利于引进国际金融机构参与我国金融市场;“原油宝”应转型大宗商品指数型ETF基金,以满足中小投资者的投资需求。
“原油宝”可转型升级
中国证券报:中行应不应该开展“原油宝”业务?
常清:“原油宝”业务实际上是中行通过此项业务来吸引广大散户的零星资金,它充当了一个场外交易所的角色。客户可以做多、也可以做空,多空对冲之后的单边头寸由中行操作,进入国外期货市场进行交易。从中行作为一个金融企业的角度来讲,创新业务增加收入无可厚非。从广大中小投资者投资需求的角度来讲,投资者有从大宗商品价格变动中获益的投资权力,中行推出的产品满足了投资者的需求,也算是市场化的业务创新。
但这件事值得从法规和人才、风控的角度来审视,该不该用“原油宝”的方式参与国际期货交易。从法规角度看,从事国外期货交易需要一系列的条件和审批,我们无从得知“原油宝”是否具备这些流程。若是在国内市场,类似这种场外交易所的交易方式是法规所不允许的。若是参与国际期货交易,必须有足够的风险交易人才以及完善的规章制度,我们并不知道中行内部是否具备这些条件。
中国证券报:“原油宝”产品应该怎么做?
常清:“原油宝”产品实质上是集合中小散户资金进入期货市场,为期货市场提供流动性。假如这个产品是与我国期货产品挂钩,对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是有一定意义的。但“原油宝”产品仅为国际期货市场提供了流动性。
我国在大力发展期货市场,参与国际市场定价中心的竞争,来改变我国产业和企业定价边缘化的窘迫局面。要想建成国际性的定价中心,需要市场有充足的流动性,需要广大投资者参与。银行若是将“原油宝”产品变成大宗商品的指数型ETF基金,进而参与国内期货市场建设,将促进我国期货市场发展。
坚持金融市场改革开放
中国证券报:是不是国际期货交易所的不规范行为导致了“原油宝”产品出现了重大问题?
常清:现在有一些观点认为是海外交易所布下了一个陷阱,利用修改交易规则使中行“原油宝”多头出现巨亏。从历史上看,期货交易此前从未出现过负价格,但是芝加哥商业交易所4月8日修改了交易交割条款,允许处理能源相关期货的负价格。对此,芝加哥商业交易集团董事长特伦斯·达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关于负油价的表述是:“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储存几乎是不可能的,你要把油放在哪里?你没法获得足够的油罐。有很多基本面的因素在市场上,为什么跌到零以下,很简单,就是因为没有人站出来,他们知道交割拿走原油的花费会比这更大。”
我认为值得深思的是海外交易所为什么修改交易交割规则。海外的期货市场是完全市场化的,交易所提供的服务是不能主观干预价格的形成,所有价格都由交易者通过集中竞价交易而形成。他们修改交易交割规则只说明了他们市场化程度高、完全根据市场变化而变化。
中国证券报: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应如何借鉴国际市场的经验?
常清:我国金融市场正处于大改革、大开放时期,要建设一流的资本市场和具有定价中心功能的期货市场,必须要踏踏实实地研究国外金融市场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根据国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行“原油宝”事件正在逐步发酵。在我看来,对于该事件“阴谋论”的解释,既不利于借鉴别人的经验,也不利于引进国际金融机构参与我国金融市场交易;对中行“原油宝”事件风险的过度渲染,将百年不遇的特例当成常规,使投资者对市场交易过度恐惧,同样不利于我国金融市场的改革与开放。
中国证券报:金融供给侧的改革如何推进才能解决现实问题?
常清:金融产品的供给都是针对有效需求,从“原油宝”产品此前的热销来看,中小投资者参与大宗商品的投资渠道非常有限,有需求而无供给。大多数的中小投资者满足不了期货市场投资者适当性要求的标准,难以成为正规期货市场的投资客户,也没有大量的商品基金供投资者购买,但是他们又有投资大宗商品的需求,所以才催生了“原油宝”这类产品。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如何推进金融供给侧的改革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投资大宗商品的需求。
推进金融供给侧的改革要充分考虑到广大投资者的客观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收入不断增长,其投资需求也是与时俱进的。如何根据我国现实情况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各种各样的投资需求而进行供给侧改革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