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世界投资者周(四)
发布日期:2023-10-27 浏览量:
期货相关品种概述
一、农产品期货世界上最早开始期货交易的品种是农产品。在期货交易的早期历史中,农产品不仅是期货交易的当家品种,而且由于发展时间长,其家族成员相当庞大。农产品期货可分为谷物类期货,如玉米、小麦、稻米、大豆(副产品豆粕、豆油)等;经济作物类期货,如棉花、白糖、苹果等;畜禽类期货,如鸡蛋、生猪等;林产品期货,如木材、天然橡胶、胶合板、纸浆等。
农产品生产具有周期性和季节性特点,在农产品的收货季节,供大于求的局面往往导致价格大幅下跌,农场主被迫降低价格销售,甚至大幅降价后仍然卖不掉。而在青黄不接时期,由于供给短缺,农产品价格又会大幅上涨。再加上当事交通不便,不能在空间上缓解地区供求矛盾;仓库稀缺,不能在时间上缓解不同时期的供求矛盾;信息传播条件有限,交易商的信息搜索成本非常大。种种不利条件更加剧了谷物价格波动的幅度。剧烈的价格波动风险使所有农场主、农产品贸易商、加工商都感到头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1848年,82位商人自动发起设立了芝加哥谷物交易所,即现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hicago Board of Trade,简称CBOT)的前身。
芝加哥谷物交易所成立之初,主要是改进运输和储存条件,同时为会员提供价格信息等服务。1851年,交易所引进现货远期合约交易。为了推动谷物交易的正规化,减少交易者之间的纠纷,简化交易手续,1865年,芝加哥交易所推出了标准化合约,以取代原有的现货远期合约。标准化合约的诞生,标志着现代意义上的期货交易及其基本交易原则已在芝加哥交易所内萌芽。同年5月,芝加哥谷物交易所又开始推行履约保证金制度。 1882年,芝加哥谷物交易所允许交易者以对冲方式免除履约责任,方便了投机者进行交易,使交易的流动性大大提高。1883年,芝加哥谷物交易所又成立了结算协会。结算体系的出现,标志着现代意义上的期货交易终于成形。1925年,芝加哥交易所结算公司成立后,规定所有在交易所内达成的交易都必须在结算公司结算,进一步规范了期货交易行为,推动了期货交易的完善与发展。
在CBOT获得成功的启示下,美国各地掀起了举办农产品期货交易所的热潮。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纽约咖啡交易所、堪萨斯期货交易所、中美洲商品交易所、明尼阿波利斯谷物交易所、纽约棉花交易所、纽约商品交易所等先后在19世纪下半叶成立。而且,这种交易方式又进一步扩散到了世界各地。期货交易的普及,也使期货交易的作用和功能被人们逐渐认识。
二、金属期货
1876年12月,伦敦金属交易所有限公司作为最初的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正式成立。尽管当时还没有正式的标准合约,但已经确定了以智利铜棒、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锡分别作为铜和锡的基准级别,并以3个月作为远期合同的交货期(从圣地亚哥和新加坡到英国的航行时间大约为3个月)。1899年,铜和锡的交易开始采用现在交易的方式,即分上下午两场,每场又分为两轮交易。由于交易所禁止在正式交易时间结束后的场内交易,而正式交易的时间又太短,满足不了交易商们的需求,于是一些商人便在正式交易时间结束后跑到大楼外面的街上继续进行交易。而在街上交易的喧嚷声又引起了警方的干预。交易所随后便允许交易商们在正式交易时间结束后,继续在场内进行非正式交易,由此引出“场外交易”(KerbDealing)这个名词,并一直沿用至今。
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是世界上影响最大且最早进行金属交易的期货交易所。伦敦金属交易所上市的品种有铜、锡、铅、铝、镍、白银等。美国的金属期货交易起步晚于英国,具有代表性的是成立于1933年的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纽约商品交易所目前上市的金属品种有黄金、白银、铜、铝等。1974年纽约商品交易所上市的黄金期货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影响。我国在1993年开始期货交易试点时。也推出了金属期货交易。目前,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的铜、铝、锌、铅、镍、锡、黄金、白银、螺纹钢、线材、热轧卷板、不锈钢品种都属于金属期货。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伦敦金属交易所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金属交易所已被我国的香港交易所收购,成为我国香港交易所的全资子公司。
三、能源期货
能源期货交易尽管产生较晚,但非常活跃。据全球期货协会(FIA)统计,2016~2018年,全球能源期货年度交易量一直领先于农产品期货、非贵金属期货及贵金属期货,成为交易量最大的商品期货。
目前,在世界上影响较大的能源产品交易所有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和伦敦洲际交易所(ICE,其前身为1981年成立的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IPE)。纽约商业交易所的上市品种有布伦特原油、轻质原油、燃料油、天然气、无铅汽油、瓦斯油等,伦敦洲际交易所的上市品种有布伦特原油、天然气和燃气油(Gasoil)等。此外,莫斯科交易所、印度多品种商品交易所、东京商品交易所也先后推出了原油能源期货交易。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我国境内期货市场2018年才由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推出原油期货交易,但在石油制成品及煤炭能源产品的开拓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其中很多品种属于全球首创,独此一家。早在2004年,上海期货交易所就推出了燃料油期货,2013年又推出了石油沥青期货。郑州商品交易所于2006年推出了精对苯二甲酸期货,2011年推出了甲醇期货。2007年大连商品交易所推出了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期货,2009年推出聚氯乙烯期货,2014年推出聚丙烯期货,2018年推出乙二醇期货,2019年推出苯乙烯期货,这些品种实际上也都是石油加工产品。在煤炭能源方面,大连商品交易所分别于2011年和2013年推出焦炭期货和焦煤期货,郑州商品交易所于2013年推出动力煤期货。
四、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成就了外汇期货
1944年,西方主要工业化国家首脑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了会议,创建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布雷顿森林协议》规定各国的中央银行将本国的货币汇率与美元含金量挂钩,将汇率波动范围限制在上下各1%之内,这就是所谓的固定汇率制。固定汇率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西欧各国经济的复兴和国际货币金融秩序的相对稳定起了重要的作用。因为汇率波动极为有限,各经济主体的外汇风险自然有限,所以对外汇避险工具的需求不大。
然而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美、英经济实力的相对下降和国际收支逆差日益增大,以及欧洲经济得到恢复和实力相对增强,固定汇率制度开始发生动摇。1967年,英格兰银行率先将英镑从1英镑兑换2.8美元贬值到2.4美元,给市场投下了一颗震撼弹,一时间,新闻报道中有关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的讨论增多了,而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是力挺浮动汇率的。浮动汇率意味着波动和需要市场。
美国的贸易逆差不断增大,联邦德国等欧洲先进工业国家积累了大量的美元外汇,由于害怕美国无法实现自由兑换的承诺,纷纷向美国挤兑黄金,造成美国黄金储备急剧减少。汇率问题越来越成为新闻热点,市场对布雷顿森林体系能撑多久的疑问越来越多。1969年开始担任芝加哥商业期货交易所(CME)理事长的利奥*梅拉梅德,一直憧憬着能推出全新的创新品种,对外汇期货格外上心。梅拉梅德相信,金融产品会有比农产品更为美好的未来。
1970年4月,纽约国际商业交易所捷足先登,开始推出货币期货合约,但货币期货合约很快就因为业务量太小等问题不得不被取消。这次失败与时机不成熟也有关系。当时汇率还是基本固定的,汇率波动并不大,市场的实际需求还未开启。
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总统宣布美国将不再遵守其保证用外国持有的美元兑换黄金的承诺。同年11月梅拉梅德专程拜访了弗里德曼。在推出外汇期货这个事情上,弗里德曼认为这是个有趣的富有想象力的想法,愉快的接受了梅拉梅德的要求,为芝加哥商业期货交易所写一篇关于推出外汇期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文章。12月18日,“十国集团”在美国签订《史密森协议》,宣布美元兑黄金贬值7.89%,且汇率波动范围限制扩大到2.25%。梅拉梅德在12月20日正式向世界宣布将建立外汇期货市场的计划,计划交易的合约有7种:英镑、加拿大元、德国马克、意大利里拉、日元、墨西哥比索和瑞士法郎。梅拉梅德当选为新建的国际货币市场分部(IMM)理事长。1972年5月16日,国际货币市场正式开始运行,揭开了期货业历史上新的一页。
IMM推出的外汇期货可谓是生逢其时,随后产生的经济动荡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崩溃,使外汇期货在市场上很快站稳了脚跟。IMM在交易的第一天只有320份合约达成交易,到1976年,日交易量已经达到20万份,而到1988年就猛升到大约2500万份。
五、利率期货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不但各国的汇率是相对固定的,在利率政策上也基本一致。然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严重的经济滞涨局面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最终崩溃,使各国的经济政策纷纷改弦更张。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自由化浪潮,一方面促进了金融创新,导致金融市场空前繁荣,但另一方面,失去了管束的利率犹如脱缰野马,波动日益频繁而剧烈。例如,1974年,美国优惠利率高达14%,1976年就下降为6%,1979年再度回升到15.7%,1980年4月和12月曾高达20%和21.5%。利率的波动给企业和金融机构的生产经营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1975年10月,有着悠久历史的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在美国政府有关机构的协助下,经过数年的周密调查研究后,推出了有史以来第一章利率期货合约——政府国民抵押协会抵押凭证(Government National Mortgage Association Certificates,简称GNMA)期货合约,利率期货由此诞生。GNMA期货合约交易推出后,交易清淡,最终退出历史舞台,但其开创了利率期货的先河。
为了满足人们规避短期利率风险的需要,1976年1月,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的国际货币市场分部(IMM)在弗里德曼的倡议下,推出了90天期的美国国库券期货合约,并大获成功。在整个70年代后半期,该合约一直是交易最活跃的短期利率期货。
1977年8月22日,美国长期国债期货合约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上市。该合约不仅为投资者进行套期保值交易、规避利率风险提供了工具,也为相关部门管理国债提供了便利。
我国境内的国债期货交易始于1992年12月由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的国库券交易。但是,1995年2月爆发了“327事件”,导致国债期货被全面暂停。这一停就是18年,直到2013年9月6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才推出5年期国债期货,随后在2015年和2018年又相继推出了10年期和2年期国债期货。
六、股指期货
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和金融动荡,不仅给外市场和利率市场带来了冲击,股票市场也是哀鸿一片。在外汇期货、利率期货等金融品种成功上市后,推出股票价格指数期货的呼声日渐高涨。堪萨斯期货交易所(KCBT)在1977年10月向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提交了开展股票指数期货交易的报告,最终决定以Arnold Bernhard & Company 的价值线指数(Value Line Index)作为期货合约的交易标的。1982年2月,KCBT推出了价值线指数期货合约交易。4月21日,CME也推出了S&P500股指期货交易,紧接着,NYFE于5月6日推出了NYSE综合指数期货交易。
股指期货的成功,不仅大大促进了美国国内期货市场的规模,而且也引发了世界性的股指期货交易热潮。不但引起了国外一些已开设期货交易的交易所竞相仿效,纷纷开办其各具特色的股指期货交易,连一些从未开展期货交易的国家和地区也将股指期货作为开展期货交易的突破口。
我国境内的股指期货开始于1993年3月,当时的“海南证券交易中心”推出了“深圳综合指数”和“深圳A股指数”两种股指期货合约,但未得到国家相关部门批准,属于地方越权审批。1993年9月初,深圳证券市场出现收市前15分钟大户联手打压股指行为,有关方面认为股指期货加大了市场投机性,国内尚不具备开设股指期货的条件,于是决定关闭。直至2010年4月16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才推出境内第一只股指期货——沪深300股指期货,5年后的2015年4月16日,中金所又推出“上证50”和“中证500”两个股指期货合约交易。
- 上一篇:2023年世界投资者周(三)
- 下一篇:宪法宣传周(一)